中国基金报记者 若晖 叶秋
1个月前,基金专户子公司正式启动分类监管的重磅消息,引起行业广泛关注。目前,这类子公司的分类监管情况已正式落地实施。
(资料图)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行业了解到,目前,专户子公司的分类监管分为A类、B类、C类、D类四档,不同的分档可从事业务类型不同,A类或可从事非标、ABS等多种业务,而B类和C类不能参与ABS等业务,而D类公司风险隐患较大、持续经营能力不足,恐面临被动退出。多家基金专户子公司也已经获悉自身评级情况,未来将据此制定新的发展规划。
基金专户子公司自2012年诞生以来,曾一路高歌猛进、飞速发展,规模一度超11万亿,而目前规模已不足2万亿。业内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对行业启动分类监管,有利于“扶优限劣”,限制甚至是禁止个别风险问题突出、治理结构或内控体系缺陷的子公司开展业务,能够起到正本清源的效果,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促进行业更加健康、稳健地发展。
专户子公司分类结果或已出炉
今年2月份,中国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主办发布了《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基金专户子公司分类监管正式启动。目前这一方案或正逐步落地。
基金业协会的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基金管理公司专户子公司数量为73家,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基金专户子公司已获悉自己分类监管的结果,以及这一评级下所能进行的业务类型。“关于分类监管的情况目前是非公开的,仅有相关公司自身知道自己的评级情况。”有业内人士介绍。
一位业内人士还表示,此前《通报》分类监管是一个整体导向,具体如何落地,各地证监局有自己的实施方案。近期,部分辖区证监局已陆续与基金专户子公司进行交流,“尽管没有提及具体评级分到哪一类,但会明确告知哪些业务可以做,哪些业务无法开展”。
另一位熟悉行业的人士则透露,目前的分类监管结果分为A类、B类、C类、D类四档。A类名单综合考虑子公司合规风控水平、存量风险状况、持续经营能力等指标,数量仅有10余家,甚至不能覆盖每个季度基金业协会公布的基金子公司规模前20名。B和C类子公司数量较多,监管会视各家基金子公司接下来主营业务调整、开展情况来重新进行打分归档。D类公司风险隐患较大、持续经营能力不足,恐面临被动退出。
这一情况也得到其他业内人士的证实。据悉,此次分类监管之中,仅少部分基金子公司在此次分类监管中获得A类评级,其中不乏一些银行系基金子公司以及大型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子公司。也有部分基金子公司目前的分类监管评级为“B类”。
此前《通报》明确表示,在综合考量合规风控水平、存量风险状况、持续经营能力等指标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专户子公司分类监管机制,分类监管的大原则:一、允许合规风控水平较高、主业清晰、经营审慎、具有可持续展业能力的专户子公司在现有监管制度下规范展业;二、对合规风控水平不足、存量业务风险较大且长期难以化解的专户子公司实施适当的展业限制;三、对经营不善、风险隐患大、缺乏商业可持续性的专户子公司审慎从严监管,坚决出清严重违法违规机构。
不过,行业内不少人士提到,虽然关于基金专户子公司分类监管的结果已大致了解,但是对于分类监管的具体量化评价明细并不是特别清楚。更有人士呼吁,能否类似证券公司分类监管的办法,对基金专户子公司分类监管的规则、评价指标、额外加分扣分项等方面更加透明公开。
对基金子公司业务存影响
据悉,目前基金专户子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传统融资类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私募FOF/MOM业务、股权投资业务、海外市场投资业务、证券投资业务等。
实际上,按照此前监管规定,一些母公司偏股型公募基金规模达不到200亿的基金专户子公司,以及一些不是由基金管理公司全资控股的专户子公司就已经不能再新增非标资产。
一位基金专户子公司人士表示,在通报之后,A、B、C、D四类评级所能从事的业务不一样,目前仅A类从事业务不受限制,其他等级都受到限制,或不能从事非标、ABS等业务,对整体公司影响较大。
“实施上,自专户子公司新规以来,各公司之间经营差异很大,一部分子公司差不多处于半停滞状态,业务规模和范畴日益收缩;但也有公司锐意进取,寻找差异化、多元化的发展机会,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也有依托自身的资源、能力在ABS、FOF、股权、衍生品等方向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也不能否认的是,也存在部分公司因经营困难不得不介入一些合规性偏弱的发展领域。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现状下,监管部门对行业启动分类监管,有利于“扶优限劣”,限制甚至是禁止个别风险问题突出、治理结构或内控体系缺陷的公司开展业务,能够起到正本清源的效果,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促进行业更加健康、稳健地发展。“获得A类评级的专户子公司或许能够在未来资管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资产管理公司。”
但他也提到,分类监管对于未获得A类的公司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广泛的同业竞争要求,绝大部分专户子公司开展标准化资产投资的空间会受到母公司专户业务的“挤压”,如今分类监管后非标、场外衍生品以及ABS业务也受限后,实际上已经几乎没有能够自由开展的业务了。
因此,他建议在当前状态下,一方面,是否可以允许专户子公司与母公司一样可以开展标准化资产管理业务,相当于母公司额外设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专户投资二部”;另一方面,是否也可以放宽对场外衍生品这一类非标的限制,从而使非A类公司有合适的业务开展,从而能够在经过自己谨慎积极、辛勤努力下,在未来有机会获得A类资格。“大家依然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变化,在新的规则下努力寻找发展机会。”
A类子公司可正常开展ABS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交易所会根据基金专户子公司分类监管类别差异化审核,对于划分为A类的专户子公司可正常开展ABS业务,对于划分为非A类的子公司可能将暂停开展ABS业务。”一位业内人士表示,ABS业务是基金专户子公司重要业务方向之一,这一变化也成为行业的聚焦点。
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毛慧表示,2016年子公司新规明确禁止母子公司同业竞争,使得子公司在标准化产品的业务线上受到限制,而2018年资管新规的颁布标志着子公司通道业务的彻底终结。由于ABS这一类特殊的融资业务还没有受到资管新规约束,所以成为各子公司开拓业务的方向。
同样,方兴未艾的公募REITs这一采取“公募基金持有ABS”产品结构的项目也有助于基金管理公司拓宽投资渠道。但由于能纳入A类名单的专户子公司数量较少,原本从事ABS业务的子公司必然需要转型,发挥自身和母公司的优势如投研能力、风控能力、销售能力等,探索股权投资、投顾业务这类主动管理项目。
不过,也有人士认为,基金专户子公司在ABS行业中的影响已经非常小,根据WIND统计,截止3月17日,专户子公司备案发行的ABS数量11只,规模61.22元,分别占全行业规模的6.75%和3.79%。
由于多数专户子公司资本金规模较少,在净资本限制下,开展ABS业务的意义不大,即使没有监管分类评级,也有一些公司主动退出该市场。但由于整个专户子公司行业近年来在ABS业务中的参与度不高,因此本次分类监管导致的对ABS业务的影响预计较小。
推动子公司稳健运营、守正创新
自2012年首家基金专户子公司诞生以来,基金专户子公司曾一路高歌猛进、飞速发展,成为大资管领域的发展最快的机构之一,在2016年三季末总规模一度达到11.15万亿。
2016年11月底,证监会下发《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并于当年12月15日起施行。新规之下基金子公司走上稳健、合规发展之路。
经历剧烈的市场洗牌和业务转型,规模和产品数量大幅缩水。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基金专户子公司资管计划产品数量为3521只,资管总规模为1.92万亿元。
数据也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专户子公司的设立规模仅17.01亿元,产品数量33只。而有产品备案的专户子公司仅10余家,多数基金管理公司长期未备案新产品,处于半停滞状态。基金专户子公司未来路在何方,也是摆在各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毛慧表示,监管评级有助于分类监管、有效监管和差异化监管的实施。对专户子公司来说,分类监管要求其进一步加强稳健运营、守正创新的能力。
毛慧进一步表示,一方面,专户子公司通过监管评级更能明晰政策导向,推动自身更为稳健地发展;另一方面,专户子公司也应该积极挖掘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找准自身定位。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监管支持公募主业突出、合规运营稳健、专业能力适配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专门从事公募REITs、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顾问、养老金融服务等业务,提升综合财富管理能力。总体来说,分类监管有利于倒逼基金子公司稳健运营,使其提升自身投研能力、趋向主动管理。
专业子公司有望成为未来发力方向
实际上,不少人士猜测未来或许类似华泰柏瑞旗下基金子公司主动申请退出的情况会增多。
毛慧直言,子公司是否存续确实会受相关政策影响比较大,整体上鼓励基金管理公司聚焦核心发展战略,积极处置专户子公司存量业务,稳妥化解存量风险,主动申请注销专户子公司,并在分类评价、产品注册中给予正向激励。如果子公司无法找准定位建立核心竞争力,建议基金专户子公司可以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继续发挥牌照价值,也可以主动申请退出,争取正向激励。
另有业内人士也表示,被限制展业后,并受到如同业竞争等其他规则的影响,非A类公司的经营范围已经很小,预计会有一些资本金、规模相对偏小的公司会思考如何在稳妥处理人员、存续资产的情况下,陆续退出该市场。
不过,也有人士认为,目前专户子公司仍有其独特的牌照价值,大多数基金管理公司或选择继续存续,并多维度开拓未来业务方向。
“近年来已经很少有新增的基金专户子公司,从这个角度看,专户子公司是一个相对稀缺的牌照,对于现存的子公司而言,这个牌照还是比较值得珍惜的。接下来会不会有基金管理公司主动注销这个牌照?个人认为,具体还是要取决于各家基金管理公司的战略选择,如果认为还值得保留,可能也会努力去发展这块业务。”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监管层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监管支持公募主业突出、合规运营稳健、专业能力适配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专门从事公募REITs、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顾问、养老金融服务等业务,提升综合财富管理能力。实际上,行业内一些头部基金管理公司正在行动,股权类子公司、REITs类子公司都在申报之中。
毛慧认为,头部基金管理公司可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子公司满足合规风控水平、存量风险状况、持续经营能力、信息技术水平等评价指标,而目前公募REITs子公司、基金投资顾问子公司等都是行业大力拓展的方向。
不过,也有人士认为,监管多次提及,基金管理公司需要在做大做优公募业务主业的基础上再去发展其他业务,因此基金管理公司申请设立专业子公司也会更加谨慎,会综合评判各方面的因素,是否是自己擅长的业务领域,再决定是否要设立专业子公司。
无论如何,在未来分类监管的大背景下,无论是走何种道路,都要求基金专户子公司更强化风控、强调提升自身能力、着眼于长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编辑:小茉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