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热点 聚焦 探测 工具 行业 公司 行情 市场 招标
您的位置: 首页>资讯 > >正文
2023-05-05 16:08:38 来源:红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旅游市场火爆程度空前。文旅部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

与此同时,从机票、酒店到景区饮食,旅途中各类消费价格暴涨现象频现,甚至出现了民宿坐地起价的临时毁约潮。“刺客”难防,不少游客兴致勃勃出门,一不小心便遭当头一棒。但要知道,文旅行业里的“刺客”们不仅仅刺痛了游客,更会刺伤一座城市的形象,“趁热打劫”看似能够迅速获得暴利,实则是一种损害城市长期效益的短视做法。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旅游是与一座城市的初次相会,所接触的每户商家可以说都是当地的代言人,其一言一行就是来自这座城市的直接反馈。既然选择该地作为目的地,游客们自然抱有在此开启愉快旅程的美好期待,一旦遭遇“刺客”、体验不佳,就容易出现“见光死”的心理落差,城市初印象直接大打折扣。更何况,“打工人”平日辛勤工作、忍受调休才换来了小长假,这般来之不易的出行若被辜负,失望情绪可想而知,而这层失望又必然会被加诸于城市本身。

城市形象其实是易碎品,哪怕“旅游刺客”在许多地方是个别现象,也会损害城市声誉。前些年的青岛天价大虾事件虽只是一家大排档的行为,却在一夜之间使“好客山东”的地方文旅品牌受到重创。再者,不良现象的存在也容易导致“破窗效应”,第一扇破窗会因为暗示了“窗户可以被打破”而成为事情恶化的起点。当越来越多的“刺客”加入,整个城市的文旅市场秩序和正面形象将难以为继。

“旅游刺客”胆敢如此猖狂,和游客消费的一次性特征密不可分。但在如今这个社交媒体发达、信息畅通的互联网时代,此类行为无异于竭泽而渔。你以为游客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却不知人家可能已经在社交平台上、点评网站里洞悉了你的套路,因此冲着游客“不会再来”就狠狠开“宰”,失去的将不止是回头客,还有更多尚未谋面的潜在顾客。也正因为现在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因“刺客”而累积的差评可能劝退不计其数的向往者,给城市带来的经济和文化损失也难以估量。

城市形象的传播力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尤其是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旅游发展的评价指标正在从人次、总消费量转向人次、过夜率、停留时间、人均消费、重复旅游次数等,关注重点由重数量的单一数据变为重质量的综合体验,城市品牌和口碑的意义也日渐凸显。从常被用来调侃的各类地域刻板印象便不难想见,摘下一座城市的负面标签可并不容易。欺客宰客可能获利一时,但文旅名片被抹黑之后,想要重新擦亮则困难重重,而这显然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风物长宜放眼量。当一座城市面对八方来客,要想让人与城不止于一趟旅程的“相见欢”,更有“长相忆”甚至“再相逢”,商家和城市管理者们就应目光长远、主动作为,正视游客需求、保障游客权益,别让“套路”套住了自己的出路,别让短视“刺客”刺伤了城市的长期效益。(陈思甜)

标签: